过年时,各种手工吃食,刺激着我们“盼过年”的味蕾。记忆中,那香甜酥脆的“米糖”便是过年的信号。过去,家家户户一到过年就会忙着做米糖,寄托对新年的期盼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过年做米糖的惯例已经有所改变,但在小池镇小池村的叶银连家,仍保留着过年做米糖的传统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,一起体验纯手工制作米糖,唤醒舌尖上的甜蜜记忆。
米糖里,藏着满满的年味和淡淡的乡愁。叶银连家保持过年做米糖这个传统已经20多年,逢年过节,最不可少的就是桌上那一盘米糖。为了制作手工米糖,叶大姐提前一天置办好做米糖的麦芽糖浆和炒米等材料。第二天一大早,叶大姐就开始忙活起来,洗净手,准备好工具,舀出几勺熬好的糖浆,准备做米糖了。她和丈夫一起分工协作,丈夫负责把控灶台的火候,她负责熬糖。米糖的制作工序比较繁琐,有熬糖、翻炒、压块、切片等,讲究的是一个快。其中,熬糖是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。将准备好的麦芽糖浆倒入铁锅,用大火在锅中反复搅拌,等糖浆开始冒小泡泡时,叶阿姨拿出一碗白糖倒了下去。
叶银连说:“熬糖还要加些白糖,主要是调口感,调后米糖比较脆,少许白糖加一点,好吃些、脆些,不粘牙。”
熬糖全凭多年的经验,手上的感觉,什么时候熬熟,叶大姐心里有数。随着铁铲在锅中不停搅拌,糖浆咕嘟咕嘟冒着泡泡,整间厨房都弥漫这浓浓的糖香。叶大姐不时从锅里盛出一点儿糖浆,放到水瓢中冷却,再掰一掰,试试硬度,直到满意,才停止手中的搅拌,叶大姐说这是在“验糖”。叶银连说:“把糖倒到瓢里面,看糖到水里若凝固了,就可以下米了。”
当锅里的沸腾的糖浆冒出“牛眼”气泡时,糖浆内的水分充分蒸发,变得黏稠,叶大姐趁热赶紧将炒米倒进锅。吃一块纯手工制作的米糖,品尝到的是地道的传统年味。对于叶银连家来说,不仅传承的是手工技艺,也有对老时光的眷恋,对家的味道的铭刻。一年一度的做米糖,不只是为了一份美食,灶台里升起的是崭新希望,最后出锅的是绵绵乡情和浓浓亲情。
“这个米糖吃到嘴里有一股妈妈的味道,小时候的味道,我们从小吃到大,我妈逢年过节都会做,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米糖,其乐融融,很有过年的味道。”马叶青说这话的时候,露出幸福的笑。(记 者:苏 勇)